科技和产业

科技创新

  • 顺北超深储层保护钻井液技术研究及应用

    金冰垚;董晓强;李喜强;

    顺北油田奥陶系储层属断溶体油藏,具有埋藏超深、地温高、裂缝发育且尺寸分布范围大、非均质性严重以及强应力敏感和强水润湿性的特点。储层在碱敏、水敏及应力敏感等方面存在潜在损害。基于顺北一间房组及鹰山组地层储层物性、敏感性特征及损害机理分析,通过优化耐高温固壁防塌钻井液体系配方,形成“宽粒径刚性颗粒、高软化点材料复合封堵和储层表面适度润湿反转”三元复合屏蔽暂堵技术,实现减少滤失量和固相侵入量及深度,提高随钻封堵时效。现场应用表明,耐高温固壁防塌钻井液体系在顺北814X井取得良好的储层保护效果,滤液初失水时间由40s提升至83s,钻井液随钻封堵性能明显提高,返排阻力小,未酸压自然建产,助力工程刷新亚洲陆地上垂深最深千吨井纪录。

    2025年19期 v.25;No.320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时序的GA-BP神经网络单井采收率预测方法

    白晓瑞;李书博;郭文哲;

    北一区东部过度带位于大庆油田萨中开发区北部,油层发育差、原油重质成分高、流动性差,在水驱情况下,油井采出程度普遍较低。对水驱油井采收率进行预测是当前施工参数评价和未来驱油方式调整的重要基础,利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对水驱采收率进行预测,是目前比较理想的预测方式。传统的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易陷于局部极小值且收敛速度慢,采用一种基于时间顺序的擅长全局搜索的遗传算法(GA)优化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得到累计产油量,进一步计算单井控制储量,最终得到油井采收率。预测结果表明,油井的水驱采收率为37.03%。此预测结果可为油井产量评价及产能预测提供理论指导,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2025年19期 v.25;No.320 7-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不同交替频率下的正反交替式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试验研究

    李坤;徐向明;邱韩;林伽慧;符洪涛;李明枫;李校兵;曹晓利;

    针对现阶段传统真空预压法中由真空度衰减引起的疏浚淤泥加固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提出正反交替式真空预压法,通过交替改变真空作用点提升下部土体内真空压力。为探究不同交替频率对正反交替式真空预压法加固效果的影响,通过一系列室内模型试验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交替频率会影响正反交替式真空预压法的加固效果,其中当交替频率为10d/次时加固效果最优,加固后土体的平均十字板抗剪强度达到25.2kPa,平均含水率降至37.8%。

    2025年19期 v.25;No.320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岩体结构面的各向异性抗剪强度研究

    孙瑞峰;赖锡鹏;焦海明;

    结构面表面粗糙度系数(JRC)是衡量结构面几何形貌的重要参数,但传统计算方法得出的该参数在同走向不同剪切方向上体现结构面抗剪强度的差异具有一定局限性。首先,利用三维逆向重构技术制作原生结构面的试块。然后,在不同的法向应力和剪切方向条件下进行直剪试验。最后,使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数值模拟。在考虑结构面爬坡段占比以及爬坡过程中有效接触面积的情况下对既有的JRC系数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及扩展。研究表明:数值模拟与剪切实验结果较为符合,引入结构面爬坡系数(SCR)及数结构面曲率系数(CCP)以体现不同剪切方向上结构面的几何差异,将两参数同试验结果进行非线性拟合,推导出一种表征不同剪切方向下结构面抗剪强度特性的计算公式,该新型公式是对JRC-JCS(表面粗糙度系数-表面抗压强度)模型的扩展。

    2025年19期 v.25;No.320 2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9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5D建成环境变量对城市新区城市活力的非线性影响——以重庆市两江新区为例

    张梦仙;

    为探究5D建成环境对城市新区活力的非线性影响及阈值效应,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融合手机信令、交通路网与POI(兴趣点)等多源数据,构建贝叶斯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并引入SHAP(沙普利值加性解释)方法分析关键变量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建筑容积率、公交站数量、平均建筑高度与投资金额等变量对城市活力影响显著,且普遍存在非线性关系与边际效应变化。进一步的聚类分析识别出4类活力形成模式,分别对应核心区、功能区、边缘区与生态区。

    2025年19期 v.25;No.320 3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1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大型非对称沉井排水下沉开挖方法——以江苏如东LNG接收站项目为例

    朱亚飞;翁晓峰;李梦妮;

    以协鑫汇东江苏如东LNG接收站项目取水井工程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对沉井下沉过程中采用的全面支撑开挖、刃脚+十字底梁支撑、刃脚+局部十字底梁和刃脚支撑等下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方法下沉井结构的受力变形特性。结果表明:4种取土方法中全面支撑开挖下沉法下沉位移最小,但其沉降差最大,沉井最大拉应力最大;4种取土方法中沉井应力均在部分位置出现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的现象,在非对称沉井施工过程中应注意多取自重较小一侧的土体,以减小其不均匀沉降。通过理论与数值模拟结合,提出非对称沉井施工的优化取土策略,可为同类工程提供高效、安全的解决方案。

    2025年19期 v.25;No.320 44-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8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冻融循环下二灰固化盐渍土宏微观力学特性

    冯冶;谢拥军;柳栋瀚;常丹;

    针对寒区盐渍土冻融劣化问题,采用石灰-粉煤灰复合固化剂(二灰)开展改良试验。通过击实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确定最佳配比为石灰6%、粉煤灰10%(质量比)。三轴剪切试验表明:养护龄期由1d增至14d时,改良土破坏强度提升约30%,破坏模式发生应变硬化向脆性破坏转变;经历10次冻融循环后强度增加明显,证实二灰固化可逆转冻融损伤机制。压汞试验揭示微观机理:二灰水化产物使0.1~10μm孔隙体积减小,总孔隙率下降至38.5%。研究证实二灰通过孔隙细化和密实化作用提升盐渍土抗冻融性能,其强度增长与孔隙结构演化存在显著相关性,为寒区工程地基处理提供了孔隙优化型固化技术方案。

    2025年19期 v.25;No.320 5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改进NSGA-Ⅱ在桥梁拆除中的SPMT路径规划方法

    倪江;梅雷;王俊丰;张潇;赵喜;

    针对桥梁拆除进行SPMT(自行式模块运输车)车组路径规划研究。首先构建包含运输路径最短、能耗最低及路面起伏最小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Tent映射初始化种群;然后引入路径节点删除算子,有效消除冗余回路并提升路径平滑度。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算法较传统NSGA-Ⅱ(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在平均迭代次数上减少36.2%,显著提高了路径规划效率,可为SPMT工程实施提供更优的决策支持。研究成果对推动模块化桥梁快速拆除技术发展具有重要工程实践价值。

    2025年19期 v.25;No.320 6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有限元仿真的汽车电池包上箱体开裂分析

    李军;毕朋飞;邓磊;黄晖;余显忠;

    针对运动型多功能车(SUV)电池包箱体上盖在耐久试验过程中出现的开裂问题,基于有限元理论,建立电池包仿真模型,对电池包箱体进行模态分析,排除了由于道路激励共振引起的上盖结构强度开裂。然后,进行整车强度分析,排除了道路极限强度工况引起的上盖结构强度开裂;进行随机振动分析,3σ分析结果最大应力位置与开裂位置吻合,但依然满足上盖结构强度目标。最后,考虑电池包安装工艺,以安装处实测的安装误差为输入,进行仿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电池包上盖最大应力与开裂位置吻合且超过材料判定标准,从而确定安装误差是导致电池包上盖开裂的主要原因。通过调整车身装配工艺减小工艺误差,保证电池包螺栓装配的平面度,顺利解决了该电池包上盖开裂问题。该开裂整改分析技术方案对于电池包上盖的设计与制造具有非常好的指导意义。

    2025年19期 v.25;No.320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8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结合生境质量和多生态系统的湿地蓝碳评估与预测

    张馨雯;林志玮;

    针对传统蓝碳核算忽略部分生态系统的问题,研究综合考虑渔业、凋落物分解等生态系统价值。将蓝碳划分为地理、生物和生产蓝碳,并引入生境质量作为权重,优化评估方法。利用2007—2021年泉州湾六期遥感影像,结合ArcGIS提取湿地数据,基于InVEST(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计算蓝碳总价值,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和灰色预测模型分析碳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泉州湾生境质量整体稳定,蓝碳总价值先降后升,揭示了其碳汇动态变化机制,为湿地生态价值评估提供科学参考。

    2025年19期 v.25;No.320 76-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4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直推式钻头土壤压入离散元仿真与试验研究——以西咸新区土壤的钻头直推压入过程为例

    华昺力;杨发荣;王欢元;郭强;张琦;

    钻头的压入深度和下探阻力是制约土壤钻机工作性能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土壤本身性态错综复杂且存在较大的地区性差异,很难建立统一的土壤本构方程以研究土壤与部件的接触关系。为获取土壤离散元仿真模型的土壤颗粒物理参数及接触参数及其与钻进部件的接触模型,采用仿真与试验结合的方法,对土壤颗粒与钻进部件的接触模型进行标定。引入离散元理论将土壤简化为颗粒聚散物,基于EDEM颗粒Hertz-Mindlin with JKR(JohnsonKendall-Roberts)模型模拟西咸新区土壤的钻头直推压入过程,并测定其本征参数及其与部件的接触参数,进行离散元仿真模拟。在材料试验机上开展钻头下压实验,获得下压位移-阻力曲线,得到土-钢JKR表面能为3.2J/m~2。提出的土壤颗粒建模方法、标定方法及其所标定的参数值可用于粉壤土钻进探测机械触土部件与土壤相互作用的离散元仿真分析及其结构优化,为土壤钻机与钻头的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

    2025年19期 v.25;No.320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2017—2024年夏季南充市西充县O3污染变化趋势及来源

    李丹毓;夏杰;余世东;雷熊;何虎军;钱一凡;

    为了解西充县夏季的O_3污染特征、影响因素和污染来源,运用Mann-Kendall模型、灰色关联度、Spearman相关性和PSCF(潜在源贡献函数)分析模型对西充县2017—2024年夏季O_3污染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和潜在贡献源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西充县夏季O_3浓度呈上升趋势;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速和云量对O_3的贡献均较大,气温、风速与O_3呈显著正相关,相对湿度、气压、云量与O_3呈显著负相关;西充县以南的南充市主城区、广安市、遂宁市、重庆市中部和贵州省北部等区域是西充县夏季O_3的潜在污染贡献源区,后期需进一步加强O_3污染区域间联防联控。

    2025年19期 v.25;No.320 9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多油田开发效果评价中的应用

    华蓓;

    面对国际油价持续波动,一套能够反映海外油田开发特点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不仅有利于及时发现油田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于优化油气项目投资等经营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已注水中高渗砂岩油田为研究对象,将灰色关联分析法与皮尔逊相关系数法相结合,改进权重确定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典型油田进行评价,运用模糊变换原理,得到综合模糊评判集。通过赋值计算实现了对多油田综合开发效果的排序,达到对油田开发技术及管理政策调整的指导作用。

    2025年19期 v.25;No.320 105-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红砂岩路基填筑质量的博弈模型构建——以雄信高速公路为例

    江潞;

    红砂岩是陆相沉积或陆源浅水沉积的产物,主要是呈红色、褐色或深红色的砂岩、泥岩或砾岩的碎屑岩地层,该地层富含高价铁氧化物。红砂岩的典型结构形式主要表现为粒状碎屑结构与泥状胶结结构两种类型,其物理力学性质会随着干湿循环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这种改变主要源于胶结物质成分、岩块尺寸及颗粒级配特征在环境作用下的动态调整。基于粤北地区雄信高速公路红砂岩路基填筑,构建填筑质量与成本的博弈模型,基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博弈效用矩阵实施系统化补全,以构建具备完整策略空间表征能力的数据框架,为建设单位提供最优方案选择。

    2025年19期 v.25;No.320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产业发展

  • 城市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关联关系及其驱动因素分析——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法

    孙宇恒;逯苗苗;

    基于2015—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和QAP(二次指派程序)方法,分析中国产业集聚水平的空间关联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各省份产业集聚水平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关联性,产业集聚水平空间网络存在不对称性;西南和西北地区的板块内部联系紧密,而东部和中部地区的板块则容易受到其他板块的影响;地理位置的邻近性、产业结构的差异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对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影响,而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不显著。

    2025年19期 v.25;No.320 11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智慧城市外部性驱动下的企业资源配置优化——基于企业劳动力成本黏性视角

    李静;吴淑琳;

    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对国家经济体创新和企业活力的有力推动。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其所带来的外部性会影响企业内部用工决策。为此,系统考察并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影响企业劳动力成本黏性问题的理论逻辑及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产生的正外部性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而改变企业的内部用工决策,增加企业的用工灵活性,降低企业劳动力成本黏性;与劳动力薪酬黏性相比,智慧城市的外部效应对劳动力成本黏性的影响更多地集中在劳动力的数量黏性上;智慧城市的实施降低了企业劳动力成本黏性,最终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展现出一定的长期影响力。

    2025年19期 v.25;No.320 122-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采纳绿色农业技术对农户应对极端气候的影响——基于贵州辣椒种植农户的调查证据

    韩会庆;白玉梅;

    随着极端气候影响加剧,农业安全生产受到威胁。农户作为农业生产主体,如何提高应对极端气候的积极性逐渐成为各界学者关注的重要议题。基于贵州1 200户辣椒种植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分析采纳绿色农业技术对农户应对极端气候积极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与未采纳绿色农业技术的辣椒种植农户相比,采纳绿色农业技术的农户应对极端气候的积极性显著提高57.2%;采纳绿色农业技术对农户应对极端气候积极性的影响是正向的,并且在构建反事实框架对回归结果进行检验和修正后,结果仍然稳健;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影响农户应对极端气候的积极性,主要是通过降低农户应对极端气候的信息获取难度、培训学习难度和生产要素成本3种机制实现,且生产要素成本比信息获取难度、培训学习难度具有更强的中介效应。采纳绿色农业技术能够促进农户积极应对极端气候,且农户主要考虑生产要素成本决定采纳绿色农业技术应对极端气候。今后应重点加强绿色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聚焦特定产业绿色农业技术的研发,降低农户采纳绿色农业技术的成本。

    2025年19期 v.25;No.320 13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贵州省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姜屯华;李妍;

    中药材产业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构建了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选取贵州省2014—2023年数据,运用熵权法、耦合度模型、障碍度模型分析测算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指标和障碍度因子。研究发现:2014—2023年贵州省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升上趋势,中药材产业发展较快;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振兴发展耦合度处于拮抗向磨合的过渡期,耦合协调度实现了低度协调-中度协调-高度协调-优质协调,实现了深度融合发展;治理有效、产业规模、产业产出、生态宜居、品牌效应是制约贵州省中药材产业与乡村振兴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

    2025年19期 v.25;No.320 14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财政竞争、产业集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毓莹;

    财政竞争作为吸引流动性经济资源的主要手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有待探究。利用2008—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研究财政竞争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同时引入产业集聚,基于中介效应的检验结果进一步研究其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目前税收竞争会抑制经济高质量发展,而财政支出竞争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竞争对其的影响具有地区异质性;产业集聚是重要的作用机制。

    2025年19期 v.25;No.320 153-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产业链现代化——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分析

    万诗佳;林德根;张德辉;陆皆澄;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与科技革命交汇的背景下,产业链现代化既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现实需要,又是区域协同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2011—2022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研究金融发展与科技创新对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金融发展显著推动了产业链现代化,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此外,金融发展对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和异质性。基于此,提出深化区域协调、强化科技创新金融支持等政策建议,以构建更加安全、韧性、创新性和可持续性的现代化产业链。

    2025年19期 v.25;No.320 159-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绿色金融支持能源产业发展效率评价——基于超效率SBM模型的分析

    蒙冰;张文飞;史怡涵;刘姿瑶;

    通过选取2018—2023年A股上市能源公司的相关数据,运用超效率SBM(基于松弛值测算)模型对绿色金融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的效率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绿色金融对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各公司间存在显著差异。基于实证结果,提出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强能源企业技术创新、健全环境信息披露机制等政策建议,以提高绿色金融支持能源产业发展的效率。

    2025年19期 v.25;No.320 170-1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沉浸式文化旅游服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

    孙睿奇;齐林;

    沉浸式文化旅游是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业的新兴业态。研究沉浸式文旅服务质量,有助于检测当前沉浸式文旅行业服务质量发展水平,并引导其发展方向。通过网络评论文本爬取,基于复杂网络分型特征提取层次化服务质量指标体系,采用方面级情感分类模型对服务质量标签进行量化评价。共提取出8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分析结果表明,游客量管理、地理位置、商业化等指标存在不足,有一定提升空间。

    2025年19期 v.25;No.320 17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区域实践

  • 数字消费赋能区域经济增长——基于调节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杨丽丽;

    数字消费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基于2013—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消费如何赋能区域经济增长,探究流通产业在数字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中发挥的调节效应作用,分析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消费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增长;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对数字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即在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较为发达的地区,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强,反之,在流通产业发展水平较为薄弱的地区,数字消费的驱动效应则受到抑制。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东西部地区的区域经济增长受到数字消费的影响更加显著。空间溢出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消费与区域经济增长均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性,数字消费对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

    2025年19期 v.25;No.320 186-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评价研究

    成舒宁;李岩;

    乡村振兴战略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河南发展实际,构建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利用熵权-TOPSIS(逼近理想解排序)法进行测度。研究发现,河南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但还存在乡村振兴发展增幅有限、治理有效和生态宜居待提升、区域发展分化严重、经济强市涉农产业发展弱和经济弱市农民收入待提高等问题。最后,从政策设计、三治融合、强链补链、区域协同方面提出河南持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建议。

    2025年19期 v.25;No.320 199-2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多维度数据视角下城市网络研究方法综述

    刘若妍;秦青;

    城市网络研究是区域经济与城乡规划领域的热点,其核心在于量化城市间的关联关系。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模拟分析与实测流分析两种方法,每种方法均有其优势和局限。基于现有文献资源,从多维数据视角评述两种方法的适用场景、量化策略、数据获取路径及其局限性,并探讨政策导向、文化禀赋等非数据因素对城市网络结构的隐性影响机制,旨在为城市群协同发展、交通规划优化与区域一体化政策提供方法论支撑,助力城市网络构建研究的深化拓展。

    2025年19期 v.25;No.320 207-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数字经济与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冯露;李珂;

    基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机理,运用熵权法测度东北地区35个城市2012—2021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基于耦合协调模型探究二者协调水平、空间相关性、动态演进和区域差异,并使用二次指派程序分析耦合协调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数字经济与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上升态势,具有低水平的弱空间相关特征;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具有下降趋势,推动协同发展最有效的措施为减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差异。

    2025年19期 v.25;No.320 213-2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山东黄河文化旅游吸引力构建中目的地意象的情感传导与媒介调节效应

    韩晓君;

    以山东黄河文化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旅游目的地意象对游客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着重探讨情感认同的中介效应及跨媒介传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旅游目的地意象既直接作用于出行意愿,又通过情感认同产生间接影响,同时专业垂直平台和自媒体作为差异化传播渠道在强化这一转化过程中展现出显著的调节效应。研究成果为山东黄河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实践路径,通过专业内容与创新传播的有机融合,促进文化传播与旅游体验的协同提升。

    2025年19期 v.25;No.320 225-2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双碳”目标下陕西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测度与政策启示——基于区域差异的实证分析

    唐雯;丁宁;孙梅梅;

    绿色金融发展作为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可持续性的重要驱动力,近年来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政策支持和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采用量化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对陕西省2000—2022年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研究发现,陕西省绿色金融指数呈上升趋势,且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全国水平。进一步分析显示,绿色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基于研究发现,为完善全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促进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025年19期 v.25;No.320 232-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企业应用

  • 变革型领导对员工数字化创造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张新建;杨玛利;吴惠琳;梁梦宁;

    创造力对于企业获得持续成功、取得竞争优势至关重要,对中小企业的生存也至关重要。员工是组织创造力的重要来源。领导风格会影响员工创意想法的产生和执行。以珠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员工为调查对象,分发问卷收集数据,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变革型领导对数字化创造力有显著影响,挑战性压力在变革型领导对数字化创造力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组织支持感和促进焦点在变革型领导对数字化创造力的影响中起调节作用。

    2025年19期 v.25;No.320 240-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ESG表现对物流上市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

    金路;周志丹;

    基于2019—2023年52家国内物流上市公司数据,采用DEA(数据包络分析)-BCC(Banker-Charnes-Cooper)模型测度经营效率,通过Tobit回归模型分析ESG(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SG表现显著正向影响经营效率,市场势力、资本密集度和人均创利亦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ESG实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可推动物流企业效率提升。建议企业深化ESG管理转型,强化政策对接与人才创新机制,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2025年19期 v.25;No.320 247-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间品贸易自由化对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张波;刘玉婷;

    以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中间品贸易自由化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表明,中间品贸易自由化显著促进了制造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中介效应检验了成本节约指标与研发激励指标,结果均显著,证实中间品贸易自由化通过降低制造企业成本、激发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是存在的。为此,应继续推进贸易自由化进程,完善相关政策条款,实现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19期 v.25;No.320 254-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影响——基于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

    马佳;谢婷婷;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制造企业的ESG(环境、社会责任和治理)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基于组织生态学理论,采用2015—2022年412家中国A股上市制造企业的平衡面板数据进行OLS(最小二乘法)回归。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企业ESG表现,未吸收冗余资源负向调节二者间的正向关系,已吸收冗余资源的调节作用不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规模较大以及处于东部地区的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ESG表现的促进作用更强。研究成果可为制造企业ESG发展以及冗余资源的管理利用提供理论启示和实践路径。

    2025年19期 v.25;No.320 261-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基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比较分析

    陈宇科;王楠;

    以2007—2022年A股上市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探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内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对产业升级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升级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黄河流域的转型促进效应强于长江流域但后劲不足,技术创新发挥显著中介作用;金融效率能差异化调节技术创新中介效应,正向增强长江流域前后路径,负向抑制黄河流域后半路径;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效应在长江流域下游及重污染行业最突出,黄河流域各区域行业的提升有限。

    2025年19期 v.25;No.320 270-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正念的航空公司客舱服务质量三方演化博弈

    于蓉;王天一;

    为加快推进民航高质量发展,提升客舱服务质量是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在正念视角下,构建航空公司、乘务员与旅客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探索客舱服务质量提升的策略路径。结果表明:正念转移系数与成本补贴系数的协同优化是实现客舱服务质量提升的关键;乘务员的正念服务策略选择受航空公司激励机制与正念服务成本的双重影响;航空公司需警惕“高投入-低效益”的潜在风险。

    2025年19期 v.25;No.320 283-2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0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政策规划

  •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工作数智化策略研究

    孟雨桐;张向前;

    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工作通过数智化服务技术与应用,极大提升社会工作在需求评估、资源匹配和服务评估中的快速性与精准性。同时也面临数智化技术融入与地域性制约、青少年数据隐私与社会工作伦理挑战、数智化技术适应性差异与数字鸿沟问题等挑战。从数智化技术融入地域性制约、社会工作伦理与隐私保护、数字鸿沟与技术适应性等角度探讨社会工作数智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工作数智化体系,包括人文关怀与数智化技术结合、强化数据安全与社会工作伦理规范、数智化技术培训与社会服务模式的深度融合、促使社会工作者在数智化转型中不断创新,推动新时代青少年社会工作数智化可持续发展。此外,推动国际合作与多方资源整合将有助于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全球社会工作的创新能力与服务效能。

    2025年19期 v.25;No.320 291-2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政策工具和PMC指数模型的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文本量化评价

    卜飞雨;路云;

    为对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进行系统评价,首先基于政策工具,对2013—2024年的109篇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然后基于PMC(政策一致性)指数模型,筛选8篇代表性政策进行深入评价,分析其政策性质、时效、领域、工具、目标、措施、作用客体和发文机构等方面的表现。研究发现,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政策工具应用呈现“重环境型而轻需求型”的特点,环境型工具占比最高,达46.96%,而需求型工具仅占17.25%。PMC指数评价显示,政策样本整体质量较高,但在政策预测性、经济领域和环境领域等方面的关注度不足。

    2025年19期 v.25;No.320 298-3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治理绩效

  • 基于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的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热度预测

    张宝生;井晓庆;王星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当下,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致使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忧虑与日俱增。在多重因素的助热下,食品安全事故极易催生出依托互联网平台传播的网络舆情危机。鉴于此,聚焦2018—2024年选取的100例典型食品安全事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关键指标实施降维。随后将提取的公共因子引入Logistic回归模型中,借此精准识别影响食品安全网络舆情热度升级的关键因素,构建舆情热度预测模型。依据实证分析结果,为提升食品安全网络舆情治理效能、促进网络舆情向积极方向发展给出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议。

    2025年19期 v.25;No.320 305-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大学城“绿波带”对通勤满意度的影响——基于群众问卷调查和留言大数据分析

    张翼飞;姜俐伊;汤佳烨;葛唯真;卞广旭;

    以高教园区人员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收集489份有效数据,并结合人民网领导留言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对23个省会城市群众通勤速度满意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实施“绿波交通”是目前师生等群体的主流民意,交通运输部门如果在大学城附近设立“绿波带”,则能有效提升相关群众对通勤速度的满意度,这缘于设立“绿波带”有助于降低交通拥堵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绿波带”的积极效果还与机动车道数量、教学宿舍区集中度呈正相关。研究结论为如何完善大学城“绿波交通”治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2025年19期 v.25;No.320 312-3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低空经济融合创新青年科学家沙龙在京举办

    <正>2025年8月19—20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低空经济融合创新青年科学家沙龙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近30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优秀青年科学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沙龙活动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员王楚男担任执行主席,中国工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李莉担任学术秘书。主旨报告环节,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胡应东以“低空经济标准与检测建设工作探索及工程实践”为题,系统阐述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标准检测的核心需求,深入剖析当前该领域标准与检测工作的发展态势,重点探讨低空经济检测认证及适航审定工作的关键方向,并分享了全空间无人体系的建设情况,为低空经济标准规范与检测适航建设提供典型案例。与会青年科学家围绕中大型无人机标准制定、适航审定等提问交流。北京理工大学高兴作“高密度城市低空物流交通三维空间运行规律及治理路径”报告,聚焦高密度城市低空物流应用场景,以三维空间运行规律为核心研究锚点,系统梳理研究背景、核心内容、预期目标、实施方案及可行性,分享了研究创新点。与会青年科学家围绕低空物流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如何适配产业需求、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侧重点与就业导向等提问交流。王楚男以“低空经济的国际政策和研究综述”为题,全面梳理了低空经济领域的国际政策框架、前沿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等内容。与会青年科学家就国际政策差异对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前沿技术的借鉴与应用等提问交流。

    2025年19期 v.25;No.320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征集低空经济团体标准项目建议的通知

    <正>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等文件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培育低空经济新增长引擎的要求,加快推动低空经济领域团体标准研制,充分发挥团体标准对行业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以下简称“学会”)依据《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组织开展低空经济领域团体标准项目征集工作。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响应中国科协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高质量团体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和4000多家国内头部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将具有创新性、引领性的技术、产品、工艺、管理规范等制定为团体标准,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我国企业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管理能力提供借鉴和指南。截止2025年7月底,中国技术经济学会共研制并发布团体标准836项,为促进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中国技术经济学会还设立有低空经济分会,其宗旨是推动低空经济与人工智能、新能源、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助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进制度创新,助力构建低空产业体系。王礼恒、田红旗、刘大响、朱荻、向巧、陈志杰、周成虎等院士为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低空经济分会顾问。

    2025年19期 v.25;No.320 3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