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和产业

特别专题: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发展

  • 雄安新区科技创新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与实现路径

    魏德林;王宏伟;张竞文;

    雄安新区工作重心已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需要进一步突出科技创新的核心引擎地位。为此,基于雄安新区现有科技创新政策,立足其在国家区域创新体系中的战略定位,锚定提升区域创新体系效能的总体目标,明确了其在科技创新必须坚持的战略导向、基本思路和战略目标,把握战略重点并提出实现路径,为雄安新区分阶段、平稳有序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2025年16期 v.25;No.317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体系构建及对策建议

    陈可华;陈诗波;

    当前,雄安新区已进入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并重阶段,工作重心转向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这一时期,雄安新区要牢牢把握党中央对雄安新区的功能定位,强化科技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结合科技创新体系这一系统性概念,从知识创造、技术创新、知识传播、技术应用、科技支撑、科技治理等维度研究构建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分析现状及问题,为下一步雄安新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2025年16期 v.25;No.317 8-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6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培育耐心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的路径研究

    薛薇;王轩;于海云;

    创业投资天然适配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金融需求,风险开发是创业投资的本质和基本功能,但耐心资本决定着创业投资风险开发功能的发挥程度。我国各类长期资金参与创业投资尚存在多种困难与挑战,同时缺乏对创业投资开展长期投资的政策引导,创业投资的长期投资回报预期也有待提升。为此,本文建议从适当降低对长期资金使用的政策约束、加大对长期投资的政策引导与提高长期投资回报预期三个方面加强培育耐心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2025年16期 v.25;No.317 17-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雄安高新区科技创新引领高端高新产业集聚路径研究

    张欢;徐小伟;

    河北雄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雄安高新区”)作为雄安新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其科技创新体系构建与产业集聚能力对落实国家战略具有重大意义。为此,聚焦雄安高新区科技创新与高端高新产业发展的协同关系,阐释雄安高新区在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意义,梳理雄安高新区空间与产业规划,深入分析当前雄安高新区科技产业建设进展与挑战,进而结合国家高新区科技创新政策经验与发展趋势,提出雄安高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高端高新产业集聚的具体策略,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科技聚集区提供实践路径。

    2025年16期 v.25;No.317 2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科技创新

  • 顺层岩质边坡渐进破坏演化模拟及锚固分析

    黄新龙;闵祥;刘正威;邬凯;冯君;王恺;李涛;赵毅;

    以209国道K1 980+700处顺层边坡为例,通过有限元数值计算,赋存滑面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从剪应力和坡向位移双视野分析滑面损伤时程演化规律和首次破裂长度确定方法;通过数理分析确定边坡锚固工程的最佳锚固角,并进一步探讨了桩锚组合结构加固顺层岩质边坡牵引式滑移破坏的处治效果。结果表明:渐进破坏过程中滑面剪应力分布呈驼峰状,滑面出现峰值点后不断沿滑面向坡体后缘推进,直至牵引式破坏边界;坡脚最先发生坡向位移且始终为最大值,全过程牵引滑面后缘发生变形,建立了滑面位移分布指数拟合关系式,拟合优度达0.996;滑面应力驼峰点可界定滑面损伤区段,即顺层岩质边坡首次破裂长度值,滑面位移起讫点的渐进线交点所界定首次破裂长度与应力驼峰点相一致,二者误差仅1.8%;边坡锚固角具有单调分布特征,建立了最佳锚固角与滑面的倾角、内摩擦角的量化关系;桩锚组合结构加固后,顺层岩质边坡滑面坡向位移降低93.33%,治理效果较好。

    2025年16期 v.25;No.317 3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7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机器人抛磨表面特征参数优化

    于淼;潘震;刘旭;汤晨;

    为随着工业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六轴机器人在表面抛磨加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六轴机器人在抛磨表面处理过程中的表面粗糙度控制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介绍了六轴机器人在抛磨表面加工中的应用背景和重要意义。进而利用正交实验的方法对抛磨参数进行正交处理得到正交实验数据,通过MATLAB软件编写BP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建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并对规划结果进行仿真实验。接着利用遗传算法对45号钢抛磨工艺参数进行参数优化、路径规划。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了45号钢表面粗糙度等效且精确的辨识,充分证明了该方法在相关任务中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2025年16期 v.25;No.317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煤矿巷道TBM随掘震电监测系统开发与试验

    朱昌淮;胡雄武;周继生;张平松;吴荣新;郭立全;

    随着煤矿开采向深部发展,岩巷掘进的安全性和效率矛盾日益突出。针对煤矿岩巷掘进过程中的地质探测需求,提出一种隧道掘进机(TBM)随掘震电实时监测技术。通过系统架构构建、软件系统设计开发、装备研制等构建一套适用于煤矿岩巷环境的随掘震电监测系统。利用煤矿巷道随掘震电监测系统在谢桥煤矿1715A高抽巷进行巷道随掘震电监测,实时超前探测巷道前方破碎区域及高富水异常区,验证随掘震电双探技术对地下空间不良介质探测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有效识别掘进前方的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条件,为煤矿岩巷的安全、高效掘进提供了技术支撑。

    2025年16期 v.25;No.317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2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土层空洞及地面塌陷对盾构隧道施工扰动致地表沉降的影响

    姜涛;陈梦成;梅宇航;曾晨;许开成;于万友;

    为研究不同土层空洞与地面塌陷下盾构隧道穿越不同土质的地表沉降规律。基于ABAQUS建立不同土质含土层空洞与地面塌陷的三维盾构隧道开挖模型,详细模拟盾构隧道掘进施工过程,并采用现场实测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进而开展不同土质下含不同类型土层空洞、不同形式地面塌陷以及土层空洞和地面塌陷共存下盾构隧道掘进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所建模型计算地表沉降与现场实测数据吻合良好,验证了所建模型的准确性;不同土层盾构隧道掘进下地表沉降变形曲线形状一致,均呈凹槽型,凹槽深度和宽度随土层的不同而相应变化,隧道掘进穿越粉质黏土时地表沉降最大,而穿越泥质粉砂岩时地表沉降最小;空洞的存在使得隧道拱顶上方围岩稳定性减弱,施工扰动下引起空洞上方地表沉降加剧。不同位置的空洞对地表沉降有着不同的加剧程度,粉质黏土下,盾构隧道掘进地表最终沉降云图均关于隧道轴线呈“W”形双谷状分布;空洞位置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强弱顺序为:双空洞>隧道斜上方45°空洞>拱顶右侧空洞>拱腰外侧空洞;由于地面塌陷在隧道正上方,使得隧道上覆土的质量减轻,造成地表沉降最大值并未出现在隧道中心线上,而是向一侧偏移,因此,地面塌陷会恶化空洞的影响效果。

    2025年16期 v.25;No.317 56-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6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火电厂脱硫废水氯离子在线检测装置研究及应用

    王锋涛;陈伟雄;刘继平;孙明坤;冯斌;

    氯离子含量是火电厂脱硫系统智能运行控制的关键指标。基于对脱硫废水预处理工艺和氯离子检测方法比对研究,开发了一套流动注射与分光度法耦合联用的连续在线检测装置。该在线检测装置测试标准溶液工作曲线回归系数大于0.99,相对偏差低于±2%,相对标准偏差低于3%。现场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脱硫废水氯离子在线检测装置的最优预沉淀时间为20min,最优稀释倍数为20倍,与实验室测量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低于±3%,能够实现连续准确运行。

    2025年16期 v.25;No.317 64-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京沪深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对比分析及对策建议

    王健美;邓明荣;鲁啸;

    北京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能力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决定了北京能否成为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通过采用国际合作论文、合作专利及高技术产品贸易额等数据,以北京为基础,与上海和深圳进行对比,分析北京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现状,展示其在全球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网络方面的表现,研判北京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位势、问题和挑战。进一步提出北京更高水平链接全球创新网络的对策建议,以有效应对美西方对中国的科技打压和孤立,同时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实效。

    2025年16期 v.25;No.317 70-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Discrete Elastic Rod理论的输电线仿真方法

    李方裕;

    有限元仿真是保障输电线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目前对于输电线应用仿真的研究非常少。为了保障输电线路安全,开展针对输电线的有限元仿真方法研究。基于Discrete Elastic Rod理论,建立新的有限元仿真模型,探究Discrete Elastic Rod理论架构下的输电线仿真应用的可行性与可靠性。研究表明,基于Discrete Elastic Rod理论的输电线有限元仿真模型在模拟输电线非线性大变形时具备高效率、易收敛的特点,并且足以满足工程实际的可靠性。

    2025年16期 v.25;No.317 78-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人工智能幻觉的成因及其治理路径

    张帅;

    人工智能幻觉是指人工智能模型生成的内容看似逻辑自洽但缺乏现实依据的现象,其产生有着复杂的技术原因和社会根源。其不仅会造成其用户直接损失、加剧信息过载,还可能会阻碍人工智能技术的长期健康发展。应当综合运用技术、法律等手段,通过改进人工智能技术、制定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标准、制定《人工智能法》、设立人工智能监管机关等措施,减轻人工智能幻觉现象的发生及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健康发展。

    2025年16期 v.25;No.317 86-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输电线微风振动的尾流振子模型验证

    代佳庆;

    微风振动虽然振幅较小,但长期振动可能造成导线疲劳损伤,影响线路稳定性。基于尾流振子模型,结合Newmark-β隐式方法和非线性牛顿迭代法,开发了针对输电线微风振动的数值模拟程序,采用龙格库塔方法求解尾流振子的范德波尔方程,确保计算精度与稳定性。研究表明,在高频振动下,非线性杆单元与尾流振子模型耦合能准确捕捉振动响应特性。为输电线微风振动的数值模拟方法提供理论支持,并验证了程序在高频振动分析中的适用性。

    2025年16期 v.25;No.317 93-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9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共轴双旋翼直升机旋翼载荷优化

    刘淑彦;张亚军;孟程;

    通过对共轴式直升机构型及操纵方式的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配平方程,相对比常规的6力素配平方程,加入上、下旋翼滚转和俯仰力矩最优化的目标解,形成8力素配平方程,采用更能模拟实际的复杂气动、多体动力学模型,利用谐波平衡法和力积分法对旋翼载荷进行求解,得到一组旋翼载荷最小的配平解。此方法对于无人直升机可以通过飞控设置实现,从而通过理论计算与飞控结合,将旋翼载荷控制到最小,给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更大的空间。

    2025年16期 v.25;No.317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5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多特征LSTM模型的基坑变形预测

    刘海斌;刘欢欢;

    基坑变形预测是确保基坑施工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关键研究方向。针对基坑变形过程受多因素耦合影响、预测难度较大的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多特征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LSTM)的变形预测模型。模型在设计中融合深层位移、地表沉降、建筑沉降、地下水位变化、支撑轴力等多源监测数据,综合考虑数据间的相关性与非线性时序特征。利用莱依达准则剔除异常值,采用Akima插值法填补缺失数据,并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筛选高相关性特征,以提高输入数据质量。模型参数通过Xavier初始化方法设置,并采用Adam优化算法实现高效训练。模型在工程实测数据上进行训练与测试,结果表明,测试集拟合优度达到0.899,均方根误差为1.708 9mm,平均绝对误差为1.283mm,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13.9%,能够准确刻画基坑沉降非线性变化趋势及波动特征。研究证明,该模型在多因素复杂条件下具有良好的预测精度和适用性,可为深基坑施工变形控制及风险预警提供技术支持。

    2025年16期 v.25;No.317 10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共旋坐标法的多分裂输电导线找形方法与收敛性分析

    林正豪;

    获取架空分裂导线自重作用下的形状是进行有限元分析的基础。由于输电线属于柔性结构具有较强的几何非线性,需要给出较为精准的初始条件。为了提高分裂导线的收敛效率,在共旋坐标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裂导线有限元仿真方案,通过初始估算的方法获取导线和间隔棒初始形态和张力,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工况的迭代计算。结果表明,收敛性相较以往的方式有显著提高,为输电线路精确建模和分析奠定了基础。

    2025年16期 v.25;No.317 116-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输电线路中相间间隔棒的布置优化方案

    李洪攀;

    现有商业化软件缺乏针对输电线路特征的快速建模方法,研究开发一款针对输电线路的防舞优化软件对于电网的数字化发展极为重要,经过与Abaqus成熟的商业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自研程序的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通过特定的方法结合软件的仿真分析结果,设计了垂直排列的三相输电线路的相间间隔棒的一种防舞优化方案,对于线路舞动过程当中的最近距离的抑制作用明显。为工程布置相间间隔的方案提供理论支撑。

    2025年16期 v.25;No.317 125-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产业发展

  • 产业安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黄蕾;郭思;黄智豪;

    产业安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基于收录于中国知网(CNKI)和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核心合集的产业安全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进行计量分析。研究显示产业安全发文量总体上呈现波动式上升,并还有继续增长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产业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成因、政策建议以及工业物联网、数据模型等关键技术领域的研究;最后基于以上分析并结合当前国际形势,提出产业安全研究的未来方向。

    2025年16期 v.25;No.317 13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构建“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生态路径研究——基于金融驱动视角

    何孟臻;

    “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是基于高质量发展需要提出的新理念,通过打通科技链、产业链和金融链之间的障碍,使三者协同效应,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从金融驱动视角出发,探究了“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存在金融支持力度不足、金融供需不匹配、风险分散功能不完善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要整合各项资源、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坚持风险共担和收益共享的机制的建设路径。

    2025年16期 v.25;No.317 140-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区域实践

  • 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

    宋艳菊;史鑫琪;

    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对于辽宁的全面振兴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利用2011—2022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水平,并通过灰色关联度模型识别影响两者融合发展的内部因素。结果表明:辽宁省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稳步提升;尽管两者的融合发展水平整体上仍处于较低水平,但呈现上升趋势;区域数字融合发展水平存在异质性,具体表现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圈>辽西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环境和科技创新水平是影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制定差异化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策略、构建协同提升的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2025年16期 v.25;No.317 147-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9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厚度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贵州省陈旗小流域为例

    罗晨宇;

    研究喀斯特森林凋落物对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植被恢复机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聚焦于典型喀斯特小流域森林凋落物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样点测量和遥感数据分析,探讨凋落物厚度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凋落物厚度在研究区内呈正态分布,表现出中等强度变异,且空间分布较为平稳,环境因子普遍显示出中等到强程度的变异,反映了喀斯特小流域环境的显著空间异质性。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坡向、相对海拔和胸径与凋落物厚度呈正相关,而坡度变率、岩石裸露率和地形湿度指数等则呈负相关。随机森林模型和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分别筛选出4个和10个关键环境因子,其中坡向、相对海拔和胸径被两种模型共同识别为重要因子,且最重要的因子均为坡向。

    2025年16期 v.25;No.317 154-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4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AI算法的城市兴趣点分布与空间结构规划——以兰州市为例

    辛宇;

    城市兴趣点(POI)是城市建筑的属性,重点代表与公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地理实体,而城市空间结构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结构的区域性推演。选取人工智能(AI)算法对城市空间结构规划中的城市POI分布进行深入研究,使其服务于城市建设。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构建“AI算法-POI数据-市民需求”三位一体的分析框架,通过K-means聚类算法精准识别城市兴趣点(POI)分布,进一步采用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预测POI动态分布,构建多目标优化模型,结合千人问卷反馈,优化城市空间结构。结果显示,兰州市有549个单一功能区和127个混合功能区,土地的混合利用率较低。交通便捷性与商业规模是影响空间布局的核心因素,兰州市未来的城市空间结构需强化交通网络与商业密度协同。

    2025年16期 v.25;No.317 163-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4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质生产力对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李小康;鲍玮珺;韦润;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发展,新质生产力已成为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的关键所在。基于2010—2022年湖北省12个城市面板数据,探讨新质生产力对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分析产业集聚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促进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五个子维度中,创新维度受到的促进作用最明显,且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新质生产力赋能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的重要渠道。基于此,从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个方面为提升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2025年16期 v.25;No.317 177-1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3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专利视角下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及发展研究——以青岛市为例

    由晨昱;

    工业机器人是一个城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基于专利视角,对全球和中国工业机器人的技术布局情况系统梳理,重点分析青岛市工业机器人技术现状,剖析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发展建议。研究发现,中国工业机器人专利申请量占全球69.8%,但青岛市专利总量仅占中国的1%,处于中国第三梯队,因此提出布局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拓展应用场景、扶持龙头企业提升专利质量、搭建成果转化平台、优化产业生态等建议。

    2025年16期 v.25;No.317 186-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9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城市咖啡店分布与创新空间关联性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吴佳颖;王承云;梁怡彤;孙梦成;

    为揭示咖啡店分布和城市创新活动在空间上的集聚特征及其空间关联性,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方法,深入分析2023年上海市咖啡店布局和创新空间的关联强度。研究发现:咖啡店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城区,以科技园区和高校附近为主要集聚区,布局模式趋于“中心化”,呈现“一主多次”的空间集聚结构特征;创新空间呈现“一组团、多中心”的分布格局,布局趋于多中心布局模式;咖啡店的分布与创新空间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二者空间布局呈现出较高程度的吻合特征,验证了咖啡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城市创新活动的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空间指示能力。研究结论可为创新型城市的空间优化与合理布局提供参考。

    2025年16期 v.25;No.317 195-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1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河北井陉地区寒武系张夏组叠层石生长特征

    黄洁;王青春;文荣琴;危宇宁;

    井陉地区广泛出露寒武系张夏组叠层石灰岩。通过野外地质观测、鉴定和室内岩矿测试手段,对叠层石的宏观特征和微观特征进行研究,深度探讨叠层石的生长机制。研究表明,研究区发育2种叠层石礁体、6种不同形态叠层体,不同形态叠层体在潮坪相带不同位置发育。另外,角质海绵和钙化蓝细菌建造对叠层石暗纹生长具有重要作用;藻丝体可促进白云石沉淀物质沉积暗纹后期发生白云岩化,复杂生长的藻丝体更容易捕捉有机物导致暗纹增厚。

    2025年16期 v.25;No.317 203-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8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巢湖某小流域地表水污染特征及关键源解析

    马海珍;李权;

    为查明巢湖南岸某小流域的污染特征,摸清污染源状况,建立关键源信息数据库,通过单因子指数法分析小流域水质污染特征,并应用清单分析法估算流域11种污染源的负荷状况,解析关键源。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75%以上点位超标,且平水期和丰水期水质劣于枯水期。空间特征上,枯水期城镇居民区附近的水系水质较差,而平水期和丰水期穿过农田和村镇的水系水质较差。COD、NH3-N和TP浓度变化分别受水量稀释、源量变化及二者共同作用的影响。研究区水环境COD、NH3-N和TP污染负荷分别为1 100.90t/年、111.73t/年及15.79t/年,其中COD以点源污染为主,NH3-N和TP以农业源为主,且三者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高值区域均位于城镇区域,是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区。城镇生活源、农田面源、农村生活源和畜禽养殖源是区内应重点管治的关键源。

    2025年16期 v.25;No.317 212-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6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富水圆砾层分布规律——以南宁市建成区为例

    文诗宝;赵勇;黄梅婷;韦春霞;孙平;

    为研究南宁市富水圆砾层对城市地下空间建设的影响,以工程地质钻孔数据为基础,基于MapGIS平台研发南宁地质空间大数据分析系统,采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方法首次构建南宁市建成区城市三维地质模型,并从三维空间上研究富水圆砾层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富水圆砾层主要分布在西乡塘区、邕江以北,邕江以南分布较少,邕宁区有少量分布;厚度为0~25m,从西到东呈现由薄变厚再变薄的规律;总体积约为5.688 754×10~8m~3,约占整个南宁盆地三维地质模型体积的2%。构建的南宁市建成区三维地质模型、富水圆砾层厚度等值线图及剖面图,可为南宁市建成区今后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供有用的参考。

    2025年16期 v.25;No.317 221-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企业应用

  • 企业管理中融入数字化技术的数学模型

    常高;桑彦彬;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资源。数学模型作为分析数据和预测未来的强大工具,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决策。深入探讨数学模型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通过丰富的案例、图表和数据,展示其在各个领域的实际效果。此外,推荐一些数学模型求解软件和建模资源,介绍数学建模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企业管理者快速应用数学建模解决实际问题。

    2025年16期 v.25;No.317 227-2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ESG表现对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

    孙瑞孜;张志;

    以2019—2022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企业ESG表现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ESG表现对企业创新能力起到促进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对ESG表现与企业创新能力间的关系具有显著中介作用。经过异质性检验发现,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低环境敏感性行业、国有企业和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ESG表现对的企业创新能力激励作用更显著。

    2025年16期 v.25;No.317 234-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作用

    宋庆龙;

    为探究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影响企业自身绩效的路径。基于2012—2023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27 693个样本数据,采用多元回归以及计算机辅助文本分析方法,从创新视角切入,研究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突破式创新在高管团队教育水平异质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了高管教育水平异质性对突破式创新的正向关系。

    2025年16期 v.25;No.317 243-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考虑非期望产出的港口上市公司产能利用率研究

    刘曼曼;刘丹;

    港口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产能利用率直接影响国际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传统产能利用率研究大多忽略非期望产出,导致产能利用率评估存在偏差。以中国港口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产能利用率测度模型,量化环境约束下的产能利用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港口上市公司产能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一带一路”倡议和政府补贴对港口上市公司产能利用率具有促进效应,固定资产周转率与产能利用率呈正相关,资产收益率与产能利用率呈负相关。基于此,提出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合理分配补贴资源、推动资产智能化升级和优化业务结构等建议,以提升港口公司的产能利用率。

    2025年16期 v.25;No.317 248-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0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预测收益率的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

    杨建芳;

    基于股票未来收益率的可预测信息,构建一个新的投资组合模型。首先,使用支持向量回归(SVR)、随机森林(RF)和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模型对股票收益率进行预测,筛选具有潜在高收益的股票。其次,构建基于预测收益率的多目标投资组合模型(MOMVF),一方面考虑平均预测误差项以获得超额收益,另一方面引入l2范数成本函数实现投资组合多样化并最大化短期绩效。最后,以上证50指数成分股为资产配置对象,将此模型与传统均值-方差模型(MV)和等权重模型(1/N)的投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出的LSTM-MOMVF投资组合模型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

    2025年16期 v.25;No.317 258-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空间视角下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朱永凤;

    中国经济增长模式正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科技创新是提高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依托。综合运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从空间视角识别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通过理论分析探讨环境规制、经济增长、产业规模、政府研发支持、产学研合作、城市化与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计量模型考察空间依赖时各影响因素对创新资源配置效率的作用。结果显示:环境规制、经济发展水平、政府研发补贴和城市化水平对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具有推动作用;产业规模和产学研合作对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具有抑制效应;环境规制、产业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对工业企业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具有不同程度的溢出效应。

    2025年16期 v.25;No.317 267-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8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政策规划

  • 基于VAR模型的通货膨胀率、利率与失业率的动态关系

    贾聪茹;

    通货膨胀率、利率与失业率作为衡量一国经济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在宏观经济分析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构建向量自回归(VAR)模型来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机制,利用2015年7月1日至2023年9月1日美国通货膨胀率、利率与失业率月度数据,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使用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对三者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货膨胀率、利率与失业率有着稳定的互动关系;利率对通货膨胀率影响带来小幅增长,且持续时间长。因此,为防止通货膨胀率快速增长,调整利率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

    2025年16期 v.25;No.317 273-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9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数字经济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研究综述

    王秀芝;杨多多;

    数字经济引领了新一代科技革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从影响机制、影响效应、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四个方面综述数字经济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综合现有研究,数字经济可通过工作塑造机制、包容性机制和排斥性机制影响农民工就业;其影响效应既有正向效应也有负向效应;数字经济加快了工作转换频率,减少了职场中“性别歧视”和“年龄歧视”,但对技能、学历的影响各异,需警惕可能带来农民工“去技能化”趋势;数字经济可能会带来工资收入不平等、劳动时间延长、就业不稳定性增加等负面影响。未来可从研究视角、理论模型构建、实证分析方法、数据跟踪与更新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

    2025年16期 v.25;No.317 280-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0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治理绩效

  • 共同富裕视角下数字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任影影;赵伟;

    利用2012—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体系,从理论机制层面剖析数字经济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内在联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即数字经济的发展能有力推动农民收入增长。基于此,可通过增强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推动数字经济与城镇化深度融合发展,挖掘区域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地发展数字经济来实现农民增收,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2025年16期 v.25;No.317 287-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3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下的企业社会责任进阶

    朱庆博;张京心;

    传统企业社会责任本质上延续企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衡取舍观,游离于企业核心业务之外的边缘性企业决策,企业和社会双重合法性遭受挑战,企业纯经济性的功利主义也面临着可持续性危机。作为国家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政策引导的新的企业社会责任方式,企业参与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行为顺应新发展理念和共同富裕的要求,传承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利他本心,也表现出强政策意义和社会期望以及“半强制”或“半自愿”性的差异性,其深度融合企业核心业务创造共享价值以及实现可持续减贫的特征更是企业社会责任转型的进步体现。

    2025年16期 v.25;No.317 295-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5K]
    [下载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农村居民的感知、参与对人居环境治理满意度的影响

    魏哲;刘豪;

    农村居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满意度评价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结合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21)数据与统计年鉴数据,运用Probit和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对环境污染感知、生态危机意识以及对乡村治理工作认可程度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满意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而农村居民的友好行为倾向负向影响其满意度。此外,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在环境治理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距。由此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以提高农村居民对环保的认识,进而提升人居环境治理满意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2025年16期 v.25;No.317 300-3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知识产权赋能未来产业发展:作用机制、现实挑战与对策建议

    温佳惠;杨姗姗;

    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是引领科技进步、带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选择。知识产权作为连接创新与市场的制度性规范,能够通过创新激励、市场引导和利益平衡等作用机制,赋能未来产业实现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加速技术扩散与产品迭代、平衡专有权利与公共利益。面对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能力不足、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偏低、知识产权保护规则滞后与知识产权高端人才短缺等现实挑战,需依托未来产业科技创新与知识产权制度协同的双轮驱动,系统谋划未来产业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畅通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有序更新知识产权授权保护规则和加快组建高端人才队伍。

    2025年16期 v.25;No.317 307-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9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长三角一体化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及其门槛效应

    史正;翁异静;

    基于长三角41市的面板数据,测度区域一体化指数与减污降碳协同能力,并分析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显著提升了减污降碳协同能力,其中资本市场和劳动市场一体化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商品市场一体化影响不显著;金融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升级和工业化水平作为门槛变量,影响区域一体化的环境效应。其中,金融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呈现递增的正向门槛效应,而产业结构升级表现出先促进后抑制的特征。研究为区域协同治理与环境政策优化提供了实证支撑。

    2025年16期 v.25;No.317 313-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3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SBM模型的老旧小区改造分部工程投资效率

    王丽娟;王彦骁;李鸿洋;张文轩;左帅康;

    为弥补国内外在老旧小区改造投资效率研究方面的不足,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构建包含非期望产出的投资效率评价指标体系。以K市X区老县城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为实证研究对象,测度其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深入分析项目中的优势与不足,总结经验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建议,为政府制定相关标准和政策、提高改造工程投资效率提供优化策略和参考。

    2025年16期 v.25;No.317 321-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举行纪念于光远先生诞辰110周年报告会

    <正>为深切缅怀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哲学家、教育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践行者于光远先生,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于2025年7月4日举行了纪念于光远先生诞辰110周年报告会。此次会议旨在回顾于光远先生作为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的卓越贡献,传承其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精神,并号召学会全体会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多位权威专家、学会领导及200余名学会理事、会员用线上线下方式参加会议。

    2025年16期 v.25;No.317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技和产业》征稿启事

    <正>《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全国人大原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中国科学院院长周光召院士题写刊名。《科技和产业》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PCD)源期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源期刊,以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源期刊和JST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期刊。

    2025年16期 v.25;No.317 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4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二届全国海洋技术经济及管理论坛成功举办

    <正>2025年7月11日至13日,第二届全国海洋技术经济及管理论坛在青岛举办。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80余名专家学者、师生参加。本届论坛由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蓝谷管理局主办,中国技术经济学会海洋技术经济分会、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技术经济研究中心和海洋新质生产力与技术经济研究团队承办,《南开管理评论》《经济与管理研究》《技术经济》《工业技术经济》《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海洋开发与管理》《科技与产业》《科学技术与工程》、Marine Development等期刊提供学术支持。

    2025年16期 v.25;No.317 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